找到相关内容84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漫长的精神历程

    这种种的精神状态和内容,现代心理学是无从知晓的。  道谛的最上品是究竟道,又称无学道。前面四种道是有学道,即可以通过学习和修行而走过来。而无学道即是无学,即是离开一切精神内容的极其清净光明的智慧。如八正道在这里就成了无学正见、无学正思维……无学正定,加上无学正解脱和无学正智,故称十无学法。这还仅是究竟道中的一部分,如《集论》说:  依金刚喻定(大涅槃),一切粗重,永已息故;一切系得,永已断故;永证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439357.html
  •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

    出入息、持息念乃至断、离、灭十六行相等问题。第四《爱敬纳息》,广释爱和敬、供养恭敬、身力和身劣,佛的身力、十力、四无畏、大悲、三念住、七妙法、五圣智三摩地等,择灭、非择灭,有余涅槃、无余涅槃,学、无学、非学非无学无学五蕴,唯一究竟、离我语取,二遍知、三归依处等问题。第五《无惭愧纳息》,广释无惭无愧和惭愧,以及增上善根和微俱行不善根、断善根、续善根,心变坏,掉举和恶作;惛忱和睡眠,梦中善恶和果报,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74969163.html
  • 大同禅师道场——投子寺

    老成气度。北上洛阳保唐寺依如满禅师出家,修习《大安般若守意经》,后又研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最后与伏牛山之通法师一同杖锡终南山,拜谒翠微山无学禅师的法会。二人相互激励,共同奋进。初时,大同参礼无学禅师,师正在法堂内行走。投子迎上前行礼,问:“祖师西来密旨,和尚如何向别人传示?”无学不太重视大同的问话,连话也没有说一句,只是“停下脚步,站了一会儿”。无学的这种举动,就是传示。投子不理解,而且抱着虚心...

    徐金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34655434.html
  • 末那识

    空之二智现在前时,法执伏灭。灭定者,生空智或法空智之等流果,是极寂静之无漏定故,亦无污染末那。已上二位,但伏灭染污末那之现行。故学位灭定出世道者,此识暂灭位也。阿罗汉者,三乘无学之通名。此识之烦恼极微细故,唯障无学。其障无学,与有顶地下下品烦势力等故,虽有九品,而有学最后心菩萨第十地满心金刚无间道无漏智现在前时,顿断此种成无学果。故阿罗汉者,此识永灭位也。已上三位,虽有暂灭永灭之别,俱无染污义之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848263.html
  • 七塔禅寺五百罗汉图序言

     甬城千年古剎七塔寺内,珍藏着佛教文化中的稀世至宝《五百罗汉石刻图》,如今仍嵌在圆通宝殿的内壁,人们可强烈地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,且深刻地为其中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而陶醉。   罗汉,即小乘中的极果,称「无学道位」,是断见思惑出三界分段生死的圣者。五百罗汉,佛经中常有提及,如《法华经》中的《五百弟子授记品》。据说,浙江天台山有五百罗汉隐迹其间,惜非凡夫俗子肉眼所能见到。   七塔寺五百罗汉像石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4651491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解脱观

    但从有部分出的犊子部,依于婆沙论卷第二的介绍,则说学、无学、非学非无学的三种涅槃。他们这样将有学所得离系及异生所得的离系(非学非无学的有漏法),亦说为涅槃,这无异是将涅槃的内容加以扩大,与有部所说的涅槃自有出入。婆沙三三说:“有作是说:涅槃有学、有无学、有非学非无学,如犊子部。彼作是说:涅槃自性有三种相:一、学,二、无学,三、非学非无学”。如有学圣者断其所断的烦恼,获得涅槃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1065953.html
  • 生命究竟的意义(二)

    行道、见道、修道和无学道。 12.在波罗蜜多乘,道有十个层次(或十地)。当你成就见道时,有些障碍就会去除;到了修道,可以去除更多的障碍。 13.当菩萨成就波罗蜜多乘的八地时,就完全去除所有的烦恼障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0010777461.html
  • 问:佛教的念珠有何象征意义?

    表示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等四十二位;二十七颗表示十八学人与九无学;二十一颗表示十地、十波罗蜜及佛果;十四颗表示观音之十四无畏。 持念珠的本尊为毗俱胝菩萨、梵名音译为毗哩俱胝,有蹙眉之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32677552.html
  • 问:念珠有何象征意义?

    等觉、妙觉等四十二位;二十七颗表示十八学人与九无学;二十一颗表示十地、十波罗蜜及佛果;十四颗表示观音之十四无畏。 持念珠的本尊为毗俱胝菩萨、梵名音译为毗哩俱胝,有蹙眉之意。其密号位降伏金刚、定慧金刚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13077984.html
  • 七支供之注释(出普贤行愿品)

    我要在诸佛菩萨、一切圣众面前,坦诚发露,全部忏除。   第四支是随喜:   十方一切诸众生,二乘有学及无学,   一切如来与菩萨,所有功德皆随喜。   十方无量世界的一切众生,声闻乘、缘觉乘有学道或无学道的圣者以及一切诸佛菩萨所修积的善根,我皆欢喜愉悦、诚心随喜。随喜,是看到别人行善或闻思修行时,生起欢喜心。在见到他人作功德或善行时,如同自己所作,同样地感到欣喜。这是积累广大资粮的最好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七支供|往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2241487444.html